这都可以?(西安西北第一城)西安遗憾未破百万,“第一城”之争剑指深圳、上海!,
发布日期:2024-01-29 12:20:04 浏览次数:182

经历数日的讨论与等待,西安以12010.76亿元的生产总值,在这个周末揭开了2023年的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伴随着的,还有各领域较为具体的年度数据。我们观察到,作为西安支柱产业和支持力度颇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2023年全市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量98.38万辆,占全国的10.4%。

未破百万的数据,毫无悬念且遗憾的是2023年西安将与“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失之交臂。不过,这亦并不意味着失利,反而在越是激烈的战场上,越能锤炼实力。

放眼全国各大城市,冲刺新能源汽车产业之势来的气势汹汹,西安作为汽车产业相对薄弱的城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能够抢占一席头部地位属实不易,特别是放眼未来,西安无疑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真正考验西安实力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XIAN

近百万产量背后

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变化

从数据上看,2023年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的确略有逊色,但2023年,亦的确是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生突破性变化,为未来积蓄潜力的一年。

首先,从为西安新能源汽车贡献近百万产值的三股力量来看。

西安比亚迪,去年1-11月产量80.9万辆,12月份单月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万辆,累计超90万辆;

西安吉利,前11月产量达6.8万辆,预计全年产量在7.3万辆;

陕汽新能源预计2023年新能源卡车产量达8000辆。

可以看到,比亚迪依旧贡献着绝大部分的力量,同时,公开信息显示,西安吉利也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力度,陕汽新能源卡车产量也在逐年攀升,版图正在拉开,但西安仍未形成“三足鼎立”的支撑格局,产业表现受比亚迪影响较大。

与西安深度绑定的比亚迪,在启动布局全国的同时,去年也在加码西安,呈现出四个积极信号:

1、针对不同客户人群,比亚迪推出价格100万以上高端消费市场的仰望U8,价格10万内的海鸥两款新车在西安生产,扩大消费市场覆盖版图,挖掘更多消费潜力,以消费促生产。

2、2023年,比亚迪汽车在西安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成功出口乌兹别克斯坦,成为西安高新区面向“一带一路”扩大开放合作的先行使者。

3、2023年12月单月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万辆,产值再创历史新高。

4、投资130亿元的比亚迪汽车零部件扩产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加投规模、提速效率、扩大市场……比亚迪在西安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基地,已经十分稳固,1家千亿企业和2家百亿企业的发展规模,产值突破1300亿元,同时更带动西安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

要知道,汽车产业作为陕西全省制造业领域,产业发展最稳定、产业增速最突出、产业投资最活跃、产业未来最明朗的支柱产业,除了整车,新能源汽车产业包括电池、电机、电控、轮胎、皮革橡胶等核心部件,以及其他零部件,产业链长、带动性强。

实现更多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继续布局更加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不仅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对于西安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吸引更多汽车产业投资,释放更大潜力十分重要。

例如在西安汽车产业另一主阵地,西安经开区去年在汽车产业零部件持续发力项目落地和招商,举办多场汽车主题招商会、开工活动,法拉德奥汽车模具及内外饰零部件生产项目等一批汽车产业链相关项目落地经开;7月30日,泾渭新城总投资51.5亿元,10个汽车产业链项目集中开工。

值得注意的是,西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上,朝着研发端发力的趋势也很明显。

西安高新区坚持布局研发型创新平台,初步形成了从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到创业服务的创新平台示范体系,涌现出IGBT电控系统、商用车液力缓速器等一批行业领先的科技成果。

经开区去年落地了陕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及产业链项目、吉利新能源技改项目、采埃孚混合式小型气体发生器扩能及气体发生器研发中心项目等多个项目。

西咸新区去年还与创维汽车签署新动能商用车科创中心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各类大型虚拟仿真软件及硬件设备,各类整车、零部件性能试验室,整车造型中心。

从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重卡,到研发、整车生产、零部件生产,西安2023年的种种动作,无疑正在为西安在新能源赛道上,与群雄竞逐保持优势,加速补齐短板。

XIAN

冲刺新能源汽车产业

“第一城”再易位

从更加客观的角度解读,2022年西安拿下“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受多重因素影响,有比亚迪业务调整与销量爆发的加持,有受疫情影响的上海新能源产业。

实际上,2023年上半年上海重回新能源车产量“第一城”称号并不意外。毕竟,在2022年之前,上海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一直领先,而且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策源地,特斯拉、大众、非凡、智己等车企规模和产业布局远超西安,对综合产量拉升效果影响。

只是,当上海还未从“超车”中反应过来,上海再次被反超,这一次是来自深圳的“奇袭”。

去年前三季度,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123.5万辆,同比增长125.8%,全年预测产量将超190万辆上海在前10个月正式突破年产百万辆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量预测能达到120万辆深圳以绝对的优势率先锁定了“第一”的胜局,而西安,2023年或以98.38万辆产量排行第三

产业功底扎实的深圳,去年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的表现,充分彰显了只要发力就会全面爆发,2022年时,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87.47万辆,2023年或将翻倍增长。

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

图片来源:深圳特区报

而这个发力点,无疑也是比亚迪。相关信息显示,深圳的新能源汽车版图中,比亚迪同样贡献超七成份额。

行业人士分析,比亚迪热销车型产地转移,导致了深圳和西安位势的变化。深圳是比亚迪王朝系列汉、海洋系列海豚以及腾势、方程豹等车型的产地,而西安主要生产比亚迪王朝系列秦、宋及海洋系列海鸥、海豹等新能源车型。深圳生产车型在前十月销售超52万辆,可以推测,深圳超过西安主要是为热销车型做冲量储备。

拼产量、拼布局,2023年注定成为新能源汽车史上高潮迭起的一年。

除过深圳、上海两大强者与西安头部角逐外,重庆、合肥、广州、长沙、郑州等等众多城市,也在迎头追赶。

特别是像重庆、广州这样汽车产量的头部城市,百万级别产量规模,相比“从0到1”的布局,这些老牌汽车城基础扎实,当下的转型势头也不小。

去年广州车展上,某车企贴出标语——“不转型,就是死”,足以表达出车企面对新能源大潮的焦虑,也戳中了广州这座“汽车第一城”的痛处。

2022年广州新能源车产量为31.37万辆,相比全年313.68万辆的整车产量,渗透率为10%,明显低于全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25%)。开始发力追赶的广州,去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大增1.1倍。

但因体量依旧不大,还未填上传统车型丢失的城池,如想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占据一席之地,广州还要加把劲。

但对于广州来说,找对切入点,未来的定局很难预测,毕竟广州定下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超200万辆的目标,两年时间实现数倍增长的奇迹能否实现,有难度也有可能。

也不止于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搭乘行业“风口”实现快速崛起,谁不想分杯羹,各大城市的目标也都不小。

到2025年,深圳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将超200万辆;上海提出“十四五”末实现智能网联汽车年产量200万辆;合肥与西安将目标锁定在150万辆;重庆的目标则是100万辆。

新能源汽车赛道上这种昂扬向上的气势可见一斑,从趋势来看,谁都有冲刺第一的可能,就像西安的超越,深圳的冲刺,将上海拉下了“第一”的舒适圈,刺激城市竞相向前。

IXIAN.CN

而对于当下的西安来说,上海、深圳强者在前,广州、重庆老牌汽车城正在全力追赶,合肥等城市也不甘示弱。

“至少未来5年,西安在全国新能源产业中汽车城的地位不会变。”是行业专家对于西安的预测,原因在于新能源已结束了草创时代,很难再跑出黑马。

但在前路上,西安的被动短板依旧存在,继续夯实汽车产业链,主动招商布局,填补与传统汽车城市的基础差距,将是西安提升竞争力和产业吸引力的关键。

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上同步发力,发挥西安优势,西安竞逐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将有更加明朗的前途。

荣耀西安网(ixian.cn)官方公众号。

编辑:Lyna

审核:解革

监制:号称嬉皮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联系我们
宝鸡好把式汽车陪练中心

电话:

座机:13772649650

邮箱:2217196171@qq.con

地址:陕西宝鸡市高新区高新路